01月31日讯 广东媒体《羊城晚报》撰文称,为了维护联赛的稳定,中国足协不敢也不愿公开各队提交工资确认表的具体情况。
相关文章写道,有部分俱乐部并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确认表,足协也没有公布这些俱乐部的名单。有俱乐部因大面积欠薪、持续高投入运营而难以为继,萌生退意,足协则不想因为俱乐部欠薪导致联赛根基受到动摇。为了维护联赛的稳定,足协不敢也不愿轻易公开名单。
未交表或因欠薪
中超16家俱乐部中,在规定时间内有14家俱乐部提交了《工资奖金确认表》,未提交的两家俱乐部是天津泰达和重庆当代。两家俱乐部均没能说服球员签字,只能向中国足协提出延期交表的请求。
事实上,就在上一周,尚有一些中超俱乐部因欠薪没有完成球员的签字,有的欠薪几个月,有的则长达近一年。经过几天的紧急公关,其中多家俱乐部成功说服了球员签字。面对俱乐部的劝说,球员们很无奈:不签字,一旦俱乐部无法准入进而解散,球员们很可能一分被欠的钱都拿不到,像去年解散的辽足,他们的球员至今讨薪无门;签了字,意味着承认自己已经拿到了钱,但实际上没拿到。两相比较之下,签了字,俱乐部还活着,起码将来还有拿到钱的希望。于是,不少俱乐部的球员们只能签字。短短几天内,数家俱乐部就拿到了球员的签字,完成了交表的任务。这其实也是欠薪的俱乐部惯用的手段。
中甲中乙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年杀入中甲联赛争冠组并最终获得中甲第六名的江苏泰州远大,在中甲联赛结束后仅一个月左右,便陷入了被迫解散的困境。去年底刚刚从中乙升上中甲的山东淄博蹴鞠俱乐部此次也没有按时提交表格,因为俱乐部的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有球员通过社交媒体讨薪,并表示,去年球队就是在欠薪的情况下冲上中甲的,原以为冲上了以后会有钱,没想到等来的却可能是解散。
不希望有球队退出
泰州远大在去年联赛结束后仅一个月时间便爆出要解散的消息,揭开了中国足球联赛俱乐部经营难以为继的冰山一角。有网友当时给泰州市体育局留言,询问能否留下俱乐部。得到的回复称,冲进中甲后,俱乐部投入巨大,一年费用在一亿元左右,俱乐部投资主体无力承担,也难以找到新的投资方,政府方面也无法承担这些支出。
一支中甲的升班马,一年的支出动辄上亿,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特例。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足球联赛的投入水涨船高,想冲超的中甲俱乐部,一年投入三五个亿是常态。在中超,争冠的队伍一年的投入普遍超过10个亿,保级球队每年也要花费六七个亿。而十年前,一个亿足以争冠。
在俱乐部开支越来越大的同时,多数俱乐部的收入却没有增长,或增长的幅度远小于支出的幅度,造成了俱乐部每年亏损严重。即便是最具商业价值的中超联赛,也没有一家俱乐部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绝大多数俱乐部依靠母公司的不断输血,而自身根本没有造血功能。当母公司遇到经营困难时,俱乐部自然就举步维艰,欠薪问题就难以避免。
足协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三级联赛《工资奖金确认表》的提交情况,等于是默许了那些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俱乐部延期的请求。
有声音认为,中国足协作为中国足球的主管部门,应该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按照规则执行,即判定天津泰达和重庆当代两家俱乐部不符合准入门槛,予以取消注册资格。如果这样,去年降入中甲的沧州雄狮(原石家庄永昌)和中甲第三名浙江绿城将顶替进入中超。不过,经历了去年天津权健退出一事后,中国足协显然更希望今年的联赛能够保持稳定。不然,年年有俱乐部退出,年年对三级联赛参赛俱乐部进行调整,将十分不利于中国足球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