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吧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看个英超,怎么就那么难!

距离新赛季英超开幕仅剩不到10天的时候,中国球迷意外地发现,他们憧憬的新赛季转播,恐怕要没了。

北京时间9月3日晚,英超发布公告,正式与PP体育(负责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英超转播)终止合约。

双方原来3年的合同仅仅执行了一个赛季就戛然而止。

此后PP体育也发布声明,承认与英超解约。但是在声明的解释上稍有不同,该声明表示:“全球疫情带来了许多挑战,在版权谈判中更为凸显。

经过多轮会谈,PP体育与英超在版权价值方面存在分歧。

非常遗憾,目前我们未能与英超达成协议。

虽然PP体育已依照协议向英超联赛超额预付版权周期费用,但PP体育仍将终止与英超的合作。”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新平台接盘,新赛季英超很可能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在国内落地播出了。

01 到底谁欠谁的?

其实,坊间早已流传PP体育和英超已经分手的传闻。

英国《泰晤士报》9月2日最先爆料说:PP体育拖欠英超要求支付的版权费用达1.6亿英镑,英超考虑与其解约。

时隔仅仅一天,坏消息就得到了证实。

这条新闻更是快速冲上了热搜,不少球迷都在PP体育的社媒下面留言,希望退还足球通的会员充值费用。

相比过往很多平台采取拖欠、或用其他方式变相不再返还用户费用的做法;PP体育第一时间就提出了会员权益保障声明,算是对自己的用户有了交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解约声明中,英超并没有证实《泰晤士报》的报道,提到PP体育拖欠费用问题。

据了解,在英超三年版权期实际比赛进度不到20%的时候,PP体育已支付了商定费用总额的50%。这份三年的合同总价5.23亿英镑。

但按照英超方面希望继续执行合同的意思,PP体育要在今年3月份再支付总额的30%(总体支付达到整个版权费用的80%)。

当时全球疫情肆虐,英超又无限期停赛,没有人愿意为这样的风险买单。

双方进行过数轮协商,英超拒绝了PP体育希望重新商定合同内容的要求,同时一并拒绝了中国转播商希望以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延长3年合同的请求。

到底是英超对合同中的条款设定太霸道,还是PP体育溢价买版权当了冤大头,没看到白纸黑字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件事,再次唤醒了球迷对英超版权这些年在国内一波三折的记忆。

02 天盛的尝试破产

90年代,英超在亚太区版权,是由ESPN所有,面向中国大陆进行二级销售。主要客户为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体育频道。

央视虽然有过对英超的转播,但时断时续。

不过,这段时间是英超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球迷数量的飞速增长,为付费模式打开了一道窗口。

互联网媒体兴起后,包括本站等门户网站,一度也从ESPN购买过英超版权。

巨变始自2007年,天盛体育频道的出现,让英超这道免费的午餐被从球迷面前端走了。

3年5000万美元!

这家与广东电视台欧洲足球频道有股权合作的公司突然杀出,用当时一个国内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天价,拿走了英超在华独家版权。

并招揽了过去在ESPN和各地方台的著名解说,要做第一个吃螃蟹和挣钱的体育公司。

该频道全年收费标准为588元,半年费为388元。

这个价格如今不少人都嫌贵,更不要说遥远的十多年前。

当时本站曾针对此做过调查,67%的网友选择“只看免费英超,不接受收费电视”;

另有21%的人认为——“1年588元还是太贵”;仅有8%的人选择了:“勉强可以接受”。

第一次接触到付费看球模式的中国球迷听闻天盛的高昂价格后,很快就被激怒了。

“不看,坚决不看,找盗链去!”天盛的尝试,遭到了中国观众的彻底抵制。

2007年天盛的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公司数字付费电视业务收入为1298万元人民币,相对每年1600万美元左右的购买价,亏损巨大。

2008年,因为买单用户数量难有增长,天盛全年亏损1.9亿元。

此后,公司将付费价格一路下调,并将转播权售卖给部分电视台,进行免费直播,但还是难以挽回颓势。

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在财务上入不敷出,引发了背后投资方IDG的不满。

2010年4月,天盛的明星解说苏东离开,当年8月公司宣告破产,其在中国推行的英超转播全付费模式,也宣告彻底失败。

英超就此重回免费时代,在国内的版权运营者,变成了IDG扶植的新英体育。

03 新英体育的探索

天盛的教训,让所有人看到了中国体育付费市场的实质。无论是球迷数量还是意识,都远不足以撑起版权成本的盘子。

为了重新培育市场挽回受众,新英2010年以3000多万美元拿到英超三个赛季在国内的版权后,就与各地方台签订版权销售协议,直播又回到了过去的模式当中。

2012年,新英体育与英超一口气签订一纸6年长约,合同总价达到近10亿人民币(每年1.67亿人民币)。

大幅上涨的版权成本让新英开始考虑付费+免费相结合的模式。除了经营自己的转播平台,推出“死忠通”等特色产品外;也寻求继续和地方台与网络平台签订分销协议。

在14-15赛季之前,卖给门户、视频网站的版权费,加起来也不过数千万人民币,根本不够支付每年1.67亿人民币的版权成本。

但从14-15赛季开始,新英将网络版权卖给乐视体育和当时的PPTV第一体育,两家售价同为1100万美元(合计约合1.36亿人民币)。

从而出现了分销收益基本覆盖成本的拐点。

04 苏宁重回了天盛老路

本站、腾讯、乐视获得网络播出权

2015年夏天, 本站、腾讯和乐视三家各出1800万美元,总价5400万美元——也就是3.35亿人民币,获得了英超的网络播出版权。

IDG在付出八年时间和巨大资本成本之后,终于盈利了。

如何运营英超,对于中国体育版权市场绝对是一次重大启示。而中国体育公司也终于在多年的摸索后,在英超的困局中趟出了一条道儿。

2016年,乐视、PPTV、腾讯三家互联网媒体的版权销售总价达到1.1亿美元(7.58亿人民币)以上,英超版权生意在中国真正开始盈利了。

同样在这一年,高调入局的苏宁用天价战胜新英,获得了2019-2022赛季英超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全媒体版权,合同总价7.21亿美元(7亿直播版权+2100万点播权,约49.67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字刷新了国内版权费用的纪录。

苏宁天价获得英超全媒体版权

这份合同每个赛季的均价,甚至超过了此前NBC和英超签下的6年十亿美元,让中国首次在体育版权市场上超过了美国,成为英超海外版权第一大市场。

可惜的是,新英的成功经验没有复制到苏宁和PPTV。

2016年的中国体育产业,正处在热钱横行、野蛮生长、大举开拓的时代。

受到乐视体育入局的刺激,赛事版权价格水涨船高,溢价严重。巨头们为拿到那几个头部IP,打破了头。

体育市场变成了资本市场+互联网思维当先,先考虑拿到货推出产品,再去想怎么靠这个产品达到合理的盈利利润。

在苏宁的运营下,英超再次恢复了独家时代。

除了各地方台每周一场的鸡肋比赛,大部分赛事都是由PPTV自己运营。但这就意味着没有版权的分销,苏宁失去了很大一块收入。

而这庞大的支出,显然不是靠卖会员和广告就能弥补的。

PP体育又回到了天盛体育频道的老路上。

05 接盘侠有一点要先想好

受到疫情的冲击,不仅仅是英超,很多联赛的版权方都要求延迟、降低甚至取消支付版权费用——

CANAL+和BeiN Sports拒绝执行法甲上赛季剩余的转播合同;

DAZN原本和J联赛的版权合约为10年2100亿日元(131亿人民币),疫情后双方达成一致,合约延长到12年,总价2239亿日元,其实是变相降了价;

EUROSPORT更是希望提前终止和德甲每年8500万欧元的版权合同(2017赛季开始)。

英超可能是几大联赛中最走运的,因为和天空体育有超过20年的合作,让他们逃过被追债的危机,可以延迟退还转播费。

从运营层面来说,光版权收入,就足以支撑英超球队一整年的运营,他们理论上已经不需要比赛日的门票收入。

所以疫情造成的现场球迷的球票损失,在英超版权的覆盖下,是可以割舍的。

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英超版权总收入达到92亿英镑,其本土就贡献了将近50亿英镑。

标签:

相关集锦

相关录像